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锻炼,戈文现在的文笔就连巴老、冰心等老先生都赞口不绝,这一点,从他写的那些短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戈文也不缺少新奇的脑洞和创意,后世的阅历让他的见识和想法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人。他穿越后的第一篇通俗短篇是在民间文学上发表的,此后他更是笔耕不辍,时不时会写一些有趣的短篇投稿,当初在北京买了四合院,身上拮据时,更是靠着写小文章等来了瓦尔登湖的稿费。
在文学创作领域,戈文现在唯一缺乏的或许就是的布局和技巧应运。这一点从他创作的长篇达芬奇密码、士兵突击和亮剑中就能察觉到。
这几部长篇,都是戈文参考了前世看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之后,进行的再创作,都是有原型和底子的。
不好说戈文版的和前世的原著孰高孰低,可就算是戈文写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这却始终是一个污点和短板,这对于戈文来说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什么时候当他再也不拘束于前世的记忆和印象,真正靠着自己的能力创作出一篇成熟的长篇,什么时候他才能真正的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大作家。
而这不仅仅是巴老的期待,也是他自己的一个夙愿和梦想。
所以戈文看着自己面前的稿纸上的字句,拿着笔划拉了划拉,便有了决定。
自己欠缺的是对长篇布局的掌控,那就要弥补自己的短板,要从这方面的练习着手。
这一次的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戈文将上山上山爱、黄金时代等几部的段落划掉,用笔重重的圈起白鹿原和废都。
再然后白鹿原也被戈文淘汰了。
一方面这部与戈文这次想创作的主题不太相符,另一方面却是这本书的结构和布局四平八稳,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而贾平凹的废都则不同,且不说中的关于性的描写极多,这部就是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刻画了唐宛儿、柳月、牛月清等一系列鲜明的女性人物。
更重要的是,废都可以说是建国后第一部回到“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作品,同时又是中国古典美学和现代思潮的一次成功的接轨。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而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80年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好多人张口闭口都是蹩脚的英文洋腔,更是以外国的文化为时髦,拼命撇清华夏的历史和文化。很多作家也过分追求西方艺术,先锋派、实验派横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被他们弃之如履,结果弄得自己不洋不中,不伦不类。
五四以后,中国古典传统出现了断层,中国现当代大体是五四后在西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戈文正想借废都让大家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废都中既有现实主义又有非现实主义,两者相辅相成融于一炉,既融传统与现代于胸臆之间,中西美学渗合,更融合中国现实原本就存在的种种东西,看似大杂烩,实则精严结构,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