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水冷文学网>科幻>大唐再起 > 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气
    湘水滔滔,随风而动,十数艘船只停泊在码头,准备北上。一艘客船上,两个中年男子正对坐而饮,桌案上摆放着珍果,两个美婢侍候一旁。一个身着锦袍,须发飘逸,一举一动之间,满是优雅淡然,脸上带着点点笑意。另一个则布衣长袍,须发斑白,袖口领子整齐贴身,面无表情,眉眼之间从容不迫。两人分别是韩熙载与萧俨二人,一个是南唐的枢密使,一个是大理寺卿,如今大唐自然没有官位安置他们,但也不能浪费这等人才,所以韩熙载去了江宁府担任知府,萧俨则去了江西府。两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在朝廷闲置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派到地方去,安抚原南唐的百姓们。韩熙载洒脱而喜爱奢侈,一副韩熙载夜宴图,名传千古,再加上多年来的北人文士身份,对于江宁府上下而言,最是熟悉不过,正好可以安抚一下江南的官吏百姓们。萧俨则不然,家在江西吉水,他自幼家贫,所以为人清廉,耿直,刚正不阿,又断事明允,在大理寺卿位置上一直深受爱戴。传闻其每次审案,要经过戒斋、沐浴、祈祷等一套琐细程序,从而让自己淡泊平静,从而剔除功利世俗之心,判案方能公平、公正。他又喜欢直谏,李璟造宫楼,富丽堂皇,其他人皆赞叹宏伟壮丽,只有萧俨说:“比景阳宫但少一井尔!”陈后主被俘的地方,就是一口井,在景阳宫。这两个老头,一个圆滑似泥鳅,一个耿直如水泥,李嘉虽然想用他们,却不断的被推辞。直到最后,李嘉特地召进皇宫,以为国为民的大义来压服他们,再经过李煜及家人等劝服,他们才不得已松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江宁府豪强遍地,勋贵无数,豪商更是数不胜数,乃经济繁荣之地,不能一味的用强,所以需要柔中带刚,且如老狐狸一般的韩熙载。而江西府则不然,户籍繁多,且是产粮要地,农业发达,土地兼并同样严重,正好需要一位刚强人士进行整治,清廉正直,且断案公允的萧俨,最适合不过。六十岁的韩熙载,与五十五岁的萧俨,就这样上路了。至于年龄问题?只适用于普通官吏,只要你还有用,一百岁都行。“今日咱们可得与这巡查使一路为伴,真是令人惊讶!”韩熙载品了口茶,轻声笑道。“只要咱们为官以德,不偏不倚,洁身自守,反而是件好事,毕竟,巡查使可不只是能免官,还能升官呢!”萧俨则不以为意,表情淡漠。闻听这句话,韩熙载早已经习惯了,只是他面带深意地笑道:“咱们两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其他人可就怕的很了,尤其是在咱们国主沒入长沙,群龙无首的时候,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心惊胆颤!”“尤其是,有一位先斩后奏的巡查使,这可得让多少人睡不着觉啊!”“这些人,乃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萧俨沉声道:“就算没了巡查使,这次去江西府赴任,我也得弹劾那些贪官污吏,好好收拾他们。”“也是如此!”韩熙载笑了笑:“多年以来,朝廷宽厚,如今又换的一个朝廷,有的他们受的了,咱们可得旁观,不能随意插手!”“原来你是这般意思!”萧俨眉头一皱,瞬间有些生气:“韩兄请放心,若果真犯事了,我定然不管,但若是清白而被罚,那就只能据理力争了!”“哎,正之,我就知晓你会如此!”韩熙载摇摇头,苦笑道:“也就只能希望这个巡查使是个公允的人吧!”两人被迫为官,但生来的秉性,又让他们不敢懈怠,韩熙载之前在南唐不受重用,所以一直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如今已经成为封疆大吏。..\虽然不及枢密使位高权重,但权责在受,牧民一方,自然也得用心了,更何况家人在长沙安顿呢,看这皇帝的架势,还真的能干出这种不可言之事!却说船只随风而动,北上而至洞庭湖,随后,碧波荡漾之下,又欣赏了美景,酝酿了几首诗词,然后就来到了岳州,然后直接入长江而去。由于长江水师(原洞庭湖水师与部分水贼及些许海龙军水卒)船大兵多,且作战得力,长江之上的水匪自然就绝迹了,那些间或为匪的渔民们,也不敢再兼职了,所以长江水道,一时间沦为黄金水道。南地几容为一体,从而让孤立多年的各个市场相互兼容,合并,从而形成了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市场,借着一条天然的长江,终于成为了一体。上游的蜀地粮食,蜀锦,茶叶、井盐等,顺流而下,来到江陵,然后再与湖南的布匹、丹沙、茶叶、铁器、铜器等,一起去往了金陵。一时间,商业旺盛,船只往来不绝,江陵城日趋的繁荣。当然,对于朝廷而言,商税的增多,也让府、州、县衙门赋税大增,钱粮增多,自然福利就多了。“今日之长江,已然变了模样!”萧俨感慨道。“东西勾连,商贾不绝,几与盛唐无异了,扬一益二,恐将再现!”韩熙载是大户出身,家里也经营着生意,这是南唐的传统,他自然对于这条水道认识地更多,更深,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南国互通有无,对于中原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咯!”韩熙载笑了笑,指着江对岸说道:“如今,对岸的渔民也渐渐仰慕繁华,渐渐迁徙,而摒弃中原,曾几何时,汴梁成为了天下中心,商贾云集之地,人丁兴旺。”“但,如今,境况变了,正之,你瞧着吧,只需数年光景,金陵城,将会赶超汴梁,成为天下第一大城,而且,将会在我的手下实现!”“叔言兄宰辅之才,一府之地自然绰绰有余!”萧俨也一脸正气地说道:“某也会让江西府百姓安居而乐业,家有余粮,无有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