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去考,定能中秀才,如此,那些官吏怎么不来巴结你?毕竟是最低也是一房主事!”秦朗笑道。
    “这秀才,又是怎么个章程?”听到这,秦谨言这才明白,强忍着心中的悸动,问道。
    这秀才、举人,可以说是半个官人,半只脚就入了官场,比乡下的乡绅们,可有面子的多,光是见官不拜,就让在乡下百姓大开眼界。
    更何况,还有免除徭役等好事,简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中进士,长久下来,怨言肯定是有了。
    但,若是考中秀才和举人,也能做官,这无疑让读书人欣喜若狂,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点回报了,既有面子,又能做官。
    别人心里如何想的,秦谨言并不清楚,但他确是欣喜若狂,若非父母在侧,他都想跳起来,大喊大叫。
    “秀才之考,两年一次,一般只须身世清白人家即可,三户无犯奸作科之家作保,就可去县衙参考,谓之县试,名额为三十,中者为童生;再之后,去往州城参考,谓之州试,与其他县童生争之,名额只有三十人;再之后,去往岭东府参考,谓之府试,名额只有一百二,就可称之为秀才了!”
    随后,秦朗口中,对于了解的流程,一五一十地述说起来,越说,秦谨言心中越下沉。
    岭东府,两年只有一百二十个秀才,读书人却上千,与进士难度相比不离。
    “你,可是在京城闻名的人,州、府认识你的人不少,又曾参与科举,水平自然不低,必能中第!”
    秦朗倒是自信满满地说道。
    这两年,两次科举,录取了六百人,整个岭南的读书种子都被网罗而去,一开始儿子又有参与科举的经验,必定是能中秀才的。
    “中秀才后,又须去往府城,与其余的秀才争夺举人之位,名额为九十四位,应岭东府之九十四县!”
    听到这,秦谨言有了疑惑,如果这属实,以朝廷下辖的州县,举人在全国也不过两百来位,而每次科举就有三百人,岂不是说,中举即为进士?
    “非也!”秦朗叹了口气,说道:“朝廷邸报上说的清楚,自此以后,废除明法、明经、明算三科,合并入进士科,每年科举进士名额,由州数来录取,此后,恐怕进士每科难超五十了!!”
    看来皇帝也是知晓,录取三百人,而且是连续两年录取,对于朝廷的负担是极重的,官位也没那么多空缺,若是再次如此,冗官就在所难免了。
    陛下果真圣明,秦谨言心中赞叹道。
    借两次大规模科考收取民心,然后又适可而止,推出秀才、举人,来缓解进士缩减的问题,一出一进,对于朝廷而言,州县多了一些可用之人,也缓解了官位的压力。
    历来是吏员不足,未曾听闻过主官缺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