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妙不嫌钱少,就怕卖不出去,只要有人买,她可以多做。
趁着罗山村集市,顾妙和徐幼薇挑着担子去集市上卖炭和豆腐。
炭还是原来的价钱,黑炭一斤两文,白炭一斤三文。
马上就过年了,炭是最好卖的,家家户户都想存点,过一个暖和年。
拿银子买炭的人少,都是拿东西换。
以前拿什么换都行,只要顾妙觉得合适,但今天不行。
“别的东西不收,只收钱和黄豆。”顾妙看着一群人手里拿着的杂七杂八东西,道:“两斤豆子换五斤黑炭三斤白炭,干瘪的不要,坏的有虫的也不要。”
顾妙把装豆腐的担子往前挪了挪,让他们看清里面的东西,“这是豆腐,豆子做出来的,鲜嫩好吃,三文一斤,也能拿豆子换,大家伙可以尝尝鲜,好吃的话下回还来买。”
买炭的多,换豆腐的少。
顾妙带的豆腐不多,一上午勉强给卖完。
担子里空荡荡的,一百多斤炭变成了八十多斤圆润饱满的黄豆,加上豆腐换的,勉强有一百斤。
徐幼薇的绣活全卖出去了,绣的精致的帕子荷包留着过年讨个好彩头。
倒是有些人悄悄摸过来问还有没有那种“荷包”。
“就是那种圆鼓鼓的,不是干干瘪瘪的这种。”
问的是装盐的荷包。
顾妙摇摇头,“今天没有,等改天吧。不然你看看这种,好看得很,要不是家里困难,我妹妹做的荷包手帕我一个都舍不得卖。”
若放以前,丢条自己做的帕子都得担惊受怕,哪里会拿出来卖。
“……那拿一个吧。”
就这样,手帕荷包全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