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妈妈的一句“大义灭亲”,其实并没有错,她只不过是把事情的真相用一个旁人的,且毫无争议的成语总结并给完全表达了出来。不过对于当事人来说,即便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相,但人往往不喜欢和不能接受旁人所带来的直观的、不友好的评价。这叫什么来着?无地自容?也许吧,就是害怕被人揭穿而无地自容。
尽管曹家当时不喜欢听,但人家说的毕竟没有毛病。
我发现当“大义灭亲”这四个字从张静妈妈嘴里说出来之后,父亲便不淡定了。他放下筷子,快速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并且向沙发走去。那张静的妈妈吓得眼睛瞪得溜圆,她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胸口,似乎,她害怕父亲是朝向她并且要对她的言语“兴师问罪”。
呵呵,这位长颈鹿姥姥真是多虑了。我的父亲,脾气有的,但,还真没有那么两下子。他只是听不下去而已,在走到张静妈妈身边时,这个男人只是瞪了眼睛给了她一个不许乱说的眼神警告,其它的,一概略过。
其实说实话,父亲这种对此言语的反应态度,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其实,父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喜欢,也不希望被人所说“不”的人。这样性格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有脾气的,就好像在家里,每每提及他的工作,他都是掷地有声地否认或是据理力争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面对旁人的鄙夷之声时,却总是选择沉默。这算什么?懦弱、胆小、虚张声势、心虚。
我不知道这种只有在自己家人面前找存在感的父亲,面对张静母亲的“大义灭亲”不动声色,是不是因为,那是张静的亲妈?
我站那瞅了瞅,便收回了目光。对于这个男人,那时的我,连我都瞅累了。
母亲站起身用双手搂着曹歌的肩膀,她试图稳定住曹歌一触即发的情绪。
父亲在上楼时,与正从楼上下来的张静正面相对。我看不清楚父亲背对着我的脸,但我看见了张静,满脸及满眼的尴尬。
“妈妈,走吧!”这姥姥像是多了自己撑腰的人,方才的惊恐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双手叉腰,冲着楼梯处喊到“怎么?说你大义灭亲还不对啦?瞧瞧那样子,要吃人了呀!真是!你们是都不晓得这外面都讲些什么,哦,这是有这交情在,不然,你当我闲得慌啊!”
她边说边往门口走,快到门口的时候,又忽然回头“曹歌,刚才和你说的事情你可好好想想哈,可千万别再落个不仁不义的名声,这要是传得出去,可是不好听的啦!”
张静一边拉着母亲,一边劝着“快走吧,妈!快走!”
这个张静,全程没有提其母亲索要精神损失费的事儿,你要说她不知道?那是不能的。曹家那些日子静得初期,楼上楼下的说什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你要是说,这张静在楼上收拾衣服没有听到其母亲的话,那我不认同。
而事到如今,究竟这种行为和张静有没有关系,似乎已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了。是与不是,在曹家的罪人簿上面,也永远画上了张静的名字,并且洗刷不掉。
错误这个东西,分为很多种。像这种已发生的,且造成了一定惨痛后果的,并毫无逆转可能性的过错,在法治社会中,必然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只可惜,这种家庭伦理上的过失,很显然属于道德范畴,人所要求的,便是需要其良知的谴责和良心的不安。不过,更多时候,人会把这种过错,过给天谴,就像老百姓常言所道的一样,天要救你你不肯,人不自救,必亡焉。
这亡不亡的,就是报应的时效性。
所以,张静的这个过错已然发生,多一个已经没有了过多得杀伤力了,况且至此,谁又有什么心情去品,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即便是品得出来又有何关系?好的坏的,都已经完事儿了。
张静走了之后,曹歌慢慢平缓了心绪,母亲一直在身旁安慰。而父亲,则再没有下楼。
一个小时左右,薛浩来到了家里。他将母亲接走并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