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四年五月初九,清军主力从乌法堡撤回,八月初三,各部抵达京师,仁和帝亲自率群臣郊迎,并行午门献俘大典,当场晋封大批将领,其中战功最卓著的岳钟琪晋封一等公,荫三子;第三集团军军长恪伦泰晋一等公,荫二子;南疆将军李敏行晋上将,封二等公,荫二子,其余各部将领皆赏赐有差。
仁和四年九月初九,土尔扈特汗国以及哈萨克汗国使节团前来京师朝觐,并提请归附大清之事宜,帝准之,封土尔扈特汗阿玉奇为土尔扈特亲王,封哈萨克汗凯普为哈萨克亲王,给予其自治之权,然,一体外交权力归附中央,其王位承续也一体取决于中央,两国使节团皆无异议,事遂定焉,十月初七,趁着两汗国归附之良机,仁和帝下诏对各军区再行调整事宜,不单照常例对各集团军主官进行轮换,更将驻西安之第六集团军调往伊犁驻扎,而原伊犁边防军则调往乌法堡驻扎,原南疆边防军则调往伏尔加河流域常驻,驻成都之第七集团军接管原西安防区,黑龙江边防军进驻中西伯利亚,其余各部驻防区保持不变。
仁和五年五月初三,西班牙以及荷兰皆派出密使,欲与大清议和,并请求重开商路,仁和帝允之,双方缔结了《中西北京条约》以及《中荷北京条约》,约定以淡马锡为双方贸易之中转站,为表友好,大清释放了两国之战俘。
仁和五年五月初九,帝下诏,令工部对钢煤联合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以进一步推进工业革命之脚步,工部上下闻令而动,于八月初八提出了钢煤联合体系之发展计划,分十年建成六家大型钢铁企业,并对山西等各处煤矿资源丰富的省份加大开发力度,拟以公私合营之体例,投建大型矿业公司十五家,并拟在川中、东北等铁矿资源丰富地区投产十家大型矿业公司,依旧以公私合营为主要经营手段,帝允之。
仁和六年元月初九,礼部尚书萧玄武上本,言称直隶地面之科举改革已大体完善,小学、中学乃至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等体系已然完备,请求在各省进行推广,帝闻之,大悦,准奏,并晋封萧玄武为二等侯,其余有功之臣各有赏赐不等。
从仁和四年九月起,至仁和十年,大清并未再发动任何对外战争,一心投入到了国内建设之中,一边积极地推进工业革命之进程,一边大力鼓动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向边疆移民,不单给予移民安家费用,更给予十年免税之政策,六年下来,东北、南北疆以及西伯利亚等原本地广人稀处渐渐有了生气,大清的国力进一步得以提升,工农业总产值已占据了当代七成之份额,科技进步更是日新月异,至仁和九年五月初,第一艘千吨级别的装甲舰下水试航,取得成功,帝闻之,大悦,下诏对有功之臣进行嘉奖,同时下令三大造船厂开始研发新一代的战舰以及火炮等相关配套设施。
仁和十一年五月初,大清三大造船厂均取得突破,新型装甲舰开始定型生产,分三个级别——战列舰,排水量在两千吨以上,护卫舰,排水量为一千吨;高速巡洋舰,排水量为八百吨,至仁和十四年九月,大清三大造船厂共计造出战列舰六艘,护卫舰八艘,高速巡洋舰四艘,全部归于南海舰队。
仁和十五年六月初九,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清国力已然强盛到了顶峰,十数条铁路干线的通车,从最南方的云南到最西北端的乌法堡皆已成通途,仁和帝终于腾出了手来,宣布对大不列颠进行讨伐之战,以解决亚洲之遗留问题,提出了“亚洲乃是亚洲人的亚洲”之口号,兵分三路向印度以及澳洲进军——海军方面,由南海舰队出击,掩护第五集团军在印度沿海登陆;另一路则由南疆出发,以第六集团军军长墨海为主帅,统领第六集团军以及第七集团军一部从红其拉甫进入克什米尔地区;东海舰队全军出动,搭载第二集团军南下澳洲,以歼灭大不列颠在亚洲的最后几块殖民地。
仁和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南下之南海舰队主力从马六甲海峡通过,进入了印度洋,与大不列颠远东舰队在印度洋上展开了一场不对称的大海战,是时,清军参战的只有战列舰六艘,护卫舰八艘,高速巡洋舰四艘,共计十八艘装甲舰,而大不列颠海军方面则有包括一级战略舰在内的大中型战舰四十八艘,论战舰数量,足足是清军舰队的近三倍,可大战的结果却是清军只有一艘巡洋舰被击沉,而大不列颠海军战沉三十九艘之多,连同旗舰一级战略舰“战神号”都被清军的犀利炮火击沉当场,只有四艘中型战舰逃出了生天,另有五艘战舰伤重投降,很显然,这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面倒之大屠杀!
仁和十五年九月初九,在清军强大的舰队火力之掩护下,第五集团军在孟买强行登陆,仅仅两天时间便攻克了这座号称大不列颠皇冠上的明珠之重镇,于此同时,从南疆出击的墨海所部也顺利攻克克什米尔山谷、查谟、蓬奇等地区,驻防的大不列颠小股殖民军望风而降,所过之处,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至仁和十六年元月,整个印度的大不列颠殖民军被扫荡一空,大胜之后的清军并未在印度驻扎下来,而是再次转向西线,以墨海为统帅,第五、第六集团军为主力,一路横扫西亚地区,大军一路远征,顺势打垮了已然衰落无比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仁和十六年底打到了埃及,将整个尼罗河流域掌控在了大清手中。
仁和十五年十月初八,第二集团军在东海舰队的掩护下,先行登陆了新西兰,葡萄牙殖民军不战而降,旋即,清军又大举登陆澳洲,连战连捷,至仁和十六年五月中旬,彻底歼灭了大不列颠殖民者的抵抗,将所有战俘一体押运归国,全部投入到了各地铁路建设之中,于此同时,仁和帝再次下了移民实边令,从湖北、江苏等人口密集过大的地区花六年时间迁移了近四十万人到澳洲垦荒,至仁和二十一年,整个亚洲以及部分非洲、欧洲地区已被囊括在清军的势力范围之内,大清已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国,至于原本的第一强国大不列颠王国则衰落成了二流国家,纵使如此,大清也不曾给大不列颠王国等老牌殖民帝国再起之机会,暗中插手美洲革命,大肆为南北美洲之独立运动输血,鼓动南北美洲脱离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随着美国等国家的先后独立,西方老牌殖民帝国彻底陷入了无底的深渊之中,再也没了雄起的可能。
仁和三十年,凭借着工业革命的硕果,大清国力蓬勃发展,西方乃是南北美各国见大清已是势大无敌,皆不敢再生与大清争夺霸主地位之心,反倒是纷纷来大清朝见,以谋求关系正常化,借此东风,大清与世界主要强国皆缔结了盟约,宣布成立联合国体系,以裁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联合国总部就设在北京,大清、大不列颠、美国、葡萄牙、俄罗斯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然,只有大清才握有一票否决权,至此,整个世界都已在大清的阴影之笼罩下。
仁和三十五年,经过多年的酝酿,仁和帝下诏行宪政,组建上、下议院,依法治国,上至皇室,下至普通百姓,都不得有违宪法之规定,并主动交出大部分权力,给予上、下议院组阁治理国家事务之权力,仁和三十六年,各省、府议会成立,行军、政、法三权分治之格局,标志着大清已由封建社会顺利地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了大清可在很长时间里保持强盛之国际地位。
仁和四十年元月十五,帝在元宵与民同乐之际,偶感风寒,当夜便已不起,次日一早,在乾清宫病逝,享年七十有二,临终前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珏,谥号:威。
“懒虫,起床了,再不起来,要迟到了!”
一支素手揪住了洪晴的耳朵,很是温柔地拧了一下,清脆的嗓音在斗室里颤悠悠地荡漾着。
“别吵,朕累着呢。”
任是谁正睡得香甜,被人惊扰了去,都断不会觉得愉快,洪晴自然也不例外,但见其毫不客气地一挥手,打掉了那只素手,满是不悦地呵斥了一嗓子,只是眼睛却依旧是紧闭着的。
“哟呵,还长脾气了,洪晴,你可不是一代大帝弘晴,再跟姑奶奶装蒜,看姑奶奶如何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