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在浩瀚的宇宙里,恒河星数变化出奇,层出不穷。
在中国四川蜀山一带,山峦迂回起伏,云海飞卷奔腾,天地间的灵气汇聚与川岳之间。
四川蜀地以东,乃是湖北省境地。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湖北郧县等地考古发现远古时代郧阳人、长阳人的化石表明,早在七八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湖北早期文化的代表是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这里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和带谷壳的红烧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反映出当时农耕、水利、渔猎、手工业、纺织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是楚文化发展的源头。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长江之滨,至商朝,湖北已纳入其版图。武汉市北盘龙城商代中期城址的发掘和省内许多地区商代铜器的出土,说明商朝势力已经远播到湖北汉水流域和长江南北。
湖北境地,有一处风景能与巴蜀山奇媲美。一东一西,争相辉映。
正是那神农架山林之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为多级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708.2米。
神农架有许多神奇的地质奇观。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涨潮时,水色因季节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浊,梅雨之季,水色碧清。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桫椤、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中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
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正是这样充满灵气的一片土地,孕育出一个王者,万兽之王。
兽王并非一定狮虎龙象,兽里雄中雄皆可为王。
八年前,神农架山区,一处美丽的园林中,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
孩提的哭声格外大声,远远的从山林传开,震的那飞鸟走兽,四处奔走。
却非人类孩子,而是一只小猿猴,躺在母猿的怀中,不停的哭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