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卻揖的确从未仕过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入蜀后才出来做官。
无法返乡,又不愿为刘焉效力,卻揖必须早做打算。
他的选择不多。
刘焉是益州牧,对益州军政有绝对管辖权,益南夷民叛乱引发的动荡,导致益州政坛大洗牌,刘焉轻而易举将益州几乎所有地区掌控在自己手中。除汉中和巴郡之外,所有地方都是亲近刘焉的势力。
汉中是五斗米大本营,明确不遵朝廷号令,卻揖还没有当反贼的打算。
所以他只能来巴郡。
巴郡太守赵部,是仅存的从卻俭当政时就在位的太守。
卻揖知道赵部最近的日子很难过,被刘焉逼到了悬崖边上,看起来随时可能掉下去,但卻揖没有更好的选择。赵部苦苦支撑到现在仍屹立不倒,已经是一个奇迹,随着关东盟主袁绍对赵部表示支持,奇迹有可能延续。
时局纷乱,卻揖看不清以后会发生什么。
他只能祈盼赵部能继续撑下去,否则的话,益州再无卻氏容身之地。
倘若真到了那一步,又该何去何从?
思索间,幼童突然道:“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卻揖眸中浮起一抹慈爱,道:“且说。”
幼童道:“大父(古代称呼爷爷,指卻俭)罹难已三载,何以此时迁居?”
卻俭死后,卻揖带着家人住在绵竹,虽没有出仕,不过卻氏家资颇丰,卻俭搜刮的财富可不是小数目,足够让后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刘焉知道卻俭后人在绵竹,但卻俭已死,并没有追究卻氏家属的意思。卻揖突然决定迁居巴郡,在孩子看来太过匆忙,且毫无必要。
七八岁的孩子提问,卻揖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很认真地跟爱子交流。
孩子自幼聪慧,卻揖将重振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
“汝可知道刘君郎(刘焉字)欲改换巴郡官吏?”
“孩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