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亦飞继续对弗朗索瓦问道:“那弗朗索瓦先生你在澳门都做过什么火炮?”
弗朗索瓦回答道:“尊敬的将军阁下,我在来到您麾下服役之前,正在澳门炮厂打造半蛇铳和鹰隼铳,也就是你们大明所说的红夷大炮,巧合的是,这批2十2门火炮的订单,正巧是来自大明的1位名叫徐光启大人那里。将军您要是想要造这两种炮,只要工坊器料备足,可以很快开始。不过其他的火炮我也同样可以为您制作。”
……
严亦飞回想了1下他所了解的历史,早在泰昌元年,明末名臣徐光启就委派人在澳门购买了4门红夷大炮。到了天启元年3月,沈阳、辽阳接连失陷,辽东战局急剧恶化,为此,徐光启又在澳门购得了2十2门红夷大炮,这弗朗索瓦所说的跳槽之前接到的来自大明的火炮订单,就是这1笔。
其实明末无论从皇帝、朝廷,或是前线领军的督师、总兵们,对于红夷大炮都是很重视的。
红夷1词是红毛夷的简称,这是明代对西方荷兰人的称呼。因这种大炮最早见于荷兰人的船上,所以大明上下称之为“红夷大炮”。
但其实第1批到达大明的红夷大炮,实则是十6世纪英国人制造的,并且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武装船独角兽号,独角兽号沉在广东阳江县近海,后来被打捞起来,是以明人误认为是荷兰人所制。
《明史》载:“万历中,通判华光大奏其父所制神异火器,命下兵部。其后,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2丈余,重者至3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由文献可知这是1种威力惊人的重型火炮,是明朝后期向西方学习火器技术的典型代表。
红夷大炮有3种引入途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1是荷兰殖民者在进犯大明东南沿海时,被明军所剿获的火炮实物;2是通过来华传教士的介绍;3是明政府在徐光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向澳门葡方购买红夷大炮,并进行仿制。
虽然在万历中晚期,明人就已接触到红夷大炮,甚至早在利玛窦来华后就已经向教友传播红夷炮等相关西洋火器知识,但直到明天启初年才正式引进。此次引进红夷炮,不再如佛郎机、鸟铳般依式仿铸,而是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并聘用外籍传教士传授火器知识,训练炮手,帮助仿铸,这使得西洋火器与先进铸炮技术理论得以传入中国。
红夷大炮的积极引进推崇者,主要是徐光启、李之藻、张焘、孙元化等人,他们乐于研究西学,并根据当时明与后金之战的危急形势,力图以西炮挽救明朝危亡。
这红夷大炮的形制,都为铁制或铜制,炮长且重,炮身由尾至口逐渐变细,有照门和照星,炮身两旁铸有双炮耳,炮弹为石、铁、铅制成的实心球形弹丸,属前装滑膛炮。
其威力据明末学者宋应星说:“红夷炮铸铁为之,身长丈许,用以守城。中藏铁弹并火药数斗,飞激2里,膺其锋者为童粉。凡炮蒸引内灼时,先往后坐千钧力,其位须墙抵住,墙崩者其常。”
正因为其威力大,所以1般要配有相应的铳车与铳台来施放,仿制于大蛇铳的红夷大炮有效射程可达3里,最大射程将近5里。
而红夷大炮之所以会有远超明朝固有火器的射程,徐光启解释道:“所以及远命中者,为其物料真、制作巧、药性猛、法度精也。”
红夷大炮“制作巧”就“巧”在,它是以铳口空径为铸铳标准,铳身其它部位皆以其尺寸按比例制造,这是十6、十7世纪西洋火器制造技术的重要特点之1。
汤若望曾说西洋铸铳是:“不以尺寸为则,只以铳口空径为则,盖谓各铳异制,尺寸不同之故也。”
这使得制炮标准化,也减少因技术性问题而影响火炮射击,并提高火炮的安全系数。按此设计,红夷炮“炮管长为口径的2十2到2十8倍,炮口的管壁厚度、炮耳的长度和直径,都与口径相同,具有铳身长、管壁厚、弹道低伸、射程远、命中率高等特点。”
随铳附带有铳规、铳垫、药锹、铳扫、药撞、起刮铳杖、转弹铁杖、嵌火绳杖、火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