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烈武道:“这次我安南国主动求和,你们二皇子的态度很清楚了,先看我国拿出什么样的诚意,好处足够,和谈就好说。贵国二皇子初次监国,他心里确实想促成此次盟好啊。到时候,边疆止戈,你大雍一心一意求发展,积蓄国力,还能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夸奖,好处多着呢。”
“因此我的推断是,根本无须使出所有的底牌,我安南只要归还三郡之地,就能达成和约。”
“我们就能乘机的操作,演上一出戏,你只要说服二皇子,参与这次的交涉,我然后亮出底牌,归还九郡之地。”
“从三郡变成了九个郡州,不需出动兵马,不耗费一点的钱粮,就能光复前朝的疆土,这功劳可大了,雍皇必然对你刮目相看。”
“你认为呢?”
大雍现有四百多个郡,九个郡还不到四十分之一,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而且,这九郡地处前朝大燕与安南的交界处,面临着较大的军事压力,自然不可能发展的很好。
那里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安南国乘着前朝大燕覆灭,一时无暇守边的机会,悍然侵占了这些土地。但这些年来,也只是囤积重兵,当做前沿的阵地,根本没有花心思的谋发展过。
所以实际上,安南国归九郡的土地,损失并不大,其实只是将前沿阵地缩回了百多里。
但云烈武说的也没错。
大雍既然继承了大燕的所有国土,就有天然的义务光复九郡,这是不可置疑的。
如果李辰能够不费任何的钱粮兵马,就收复了故土,意义仅次于开疆拓土,可以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如果换成二皇子,只怕做梦都会笑。
不论哪一位皇子,都巴不得答应。
但李辰反问:“你们安南国有什么条件?”
云烈武正要举杯喝茶,听到这话,动作不由一滞,然后笑了笑:“我是看出来了,你这人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思细着呢,我国归还九郡,当然也要提些小小的要求,但条件绝对不会过分,你们也没有损失。”
“请讲。”李辰笑道。
云烈武道:“大雍与安南交好,就以这九郡边沿的河水为界,两国退兵百里。还有,百里之内,不可构筑军防,两国在此开放贸易,互通有无。而且每年的交易额必须在二百两万白银以上。最后,就是两国联手,共同对抗金国。如有一方遭受了金国的攻击,另一方必须派兵支援。甚至,两国联手,合力消灭金国,那就最好不过了。”
听起来,这些条件确实对大雍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有很大的好处。
既然双方罢兵,那么,在边境开放贸易,明显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更不要说,金国也是大雍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