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原本满腔怒火,但出于理智和身份的考量,他深吸一口气,抱拳回答道:“本王乃吴王朱雄英,奉了皇爷爷的旨意前来赈灾,这是我的令牌和皇爷爷御赐的令牌。”说罢,他伸手从怀中取出令牌,递给了守城士兵。

    守城士兵接过令牌,仔细端详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脸上露出敬畏之色,恭敬地说道:“原来真是吴王殿下驾到,小人先前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冒犯,还请殿下恕罪。”

    朱雄英微微颔首,故作大度地说道:“无妨,你等也是尽忠职守,本王不会怪罪。”说完,他话锋一转,询问道:“本王收到消息,说汝宁知府李仁道在发生洪灾之后,不仅不积极搜救百姓,还私自将官仓粮食售卖给奸商,可有此事?”

    守城士兵闻言,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道:“回吴王殿下,确有此事。知府大人不仅将官仓粮食售卖给了那些奸商,还联合总兵大人克扣了我们守城士兵的粮饷。殿下,我们实在是迫不得已啊,奉知府和总兵的命令,这才关闭城门,不让百姓们进城。否则一旦让知府和总兵大人知道,我等难逃一死啊!”

    说到此处,守城士兵竟然跪了下来,声泪俱下地恳求道:“求吴王殿下救救我们吧,我等愿意归顺殿下,为殿下效力!”

    朱雄英见状,连忙示意身边的士兵将守城士兵扶起,然后沉声道:“你们放心,本王会给你们一个公道的,也会让知府李仁道付出应有的代价!”

    守城士兵闻言,顿时激动不已,连连磕头谢恩。朱雄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行动。于是,他带领队伍继续前进,穿过了城门,进入了汝宁城中。

    进城后,朱雄英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破败不堪的景象。街道两旁,灾民们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他们或坐在地上,或倚靠在墙角,无助地等待着救援。看到这一幕,朱雄英的心中不禁一沉,他深知自己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他立刻命令队伍分成几路,前往各个街区救济灾民。同时,他还设立了临时避难所,为灾民们提供食物和住所。此外,他还派人去调查灾情,了解受灾范围和损失情况,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救援计划。

    在前往灾区的路上,蓝玉忍不住开口说道:“雄英呐,咱看这汝宁城都奇怪得很,按理说将李仁道等人拿下之后,应该赶紧施粥赈灾的,但我们一路走来,都捉拿几天了,还没有去做。”

    朱雄英听到舅姥爷的话,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舅姥爷,你这也太为难他们了。这官仓的粮食都被那群朝廷蛀虫给祸害到别的地方去了,想要短时间找回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知府李仁道等人进行审讯,查明他们的罪行,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当然了,你说的这个情况,也确实需要注意。”朱雄英继续说道,“这时间按理说也应该开始开设粥场,赈灾百姓了。除非……这汝宁府上下都烂透了。”说到此处,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之色,目光远眺,似乎穿透了层层迷雾,直射向了汝宁府知府李仁道的府邸。

    那座府邸位于汝宁府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极大,雕梁画栋,极尽奢华。然而,在这奢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罪恶和腐败。朱雄英深知,自己此次前来赈灾,不仅要救济灾民,还要揭露这些腐败官员的罪行,为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蓝玉闻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深知自己这位外甥孙做事一向来是有条不紊,不会轻易冲动行事的。

    就在离府衙不远的时候,一名锦衣卫总旗匆匆跑来,待验明正身之后,他向朱雄英禀报道:“启禀吴王殿下,我们在知府大人的府邸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粮食,还有不少账本和文书。”

    朱雄英听到那番话,眼中的寒光愈发明显。他瞥了一眼身边的蒋瓛,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蒋瓛,立刻将这些证据妥善封存,我们现在就赶往汝宁府府衙。”

    随着一行人匆匆赶到府衙,朱雄英的目光在府衙内的奢华陈设上停留片刻,不禁皱起了眉头。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走到主座前坐下。蓝玉紧随其后,坐在了次座上,而蒋瓛等人则站立在一旁,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随时准备护卫朱雄英的安全。

    朱雄英看着站在下方的那名锦衣卫总旗,沉声问道:“关于汝宁知府不作为,并挪用官仓粮食进行倒卖的消息,是你们传出来的吗?还有,汝宁府的锦衣卫管事究竟是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