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寿也是如此,当兵这些年可让他琢磨出不少道道,各位大佬间相互征伐看着好几万人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其实危险系数并不高,打赢了自然有酒有肉,打输了也不一定就是世界末日,机灵点把枪一扔跪地投降再改换门庭就是,反正又不会跑远还是在川省这一亩三分地。
这六年下来,他都换了三个‘东家’了,虽然还是个大头兵,但有的吃有的喝还有银洋拿,多开心。
一直到三个月前,王长寿的命运才发生了转折。
或者说,早已习惯自己人窝里斗顶多就是打得鼻青脸肿的川军的命运走到了另一个路口。
日本人打过来了。
川东、川北、川中的各路大佬皆摔了手中的杯子,更确切点说,是砸了自己的碗,吃饭的碗。
对于他们来说,能保证自己权利和财富的军队可不就就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什儿?
在许多普通人看来有些失心疯的省主席、将军们竟然集体在蓉城誓师,要和日寇决一死战,二十万大军由川东和川北两面出川,一部赶赴东南淞沪,一部赶往北方山西。
做为小兵的王长寿纵算不情愿,但他也不过是整个川省澎湃汹涌抗日浪潮里的一滴小水珠,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只能随波逐流。
他或许不明白大佬们为何如此果决,甚至都能放下多年仇怨坐在一起成为即将生死与共的战友。
那是因为,历史这面镜子已经告诉了那些大佬们,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800年前的蒙元,占领中原之后便攻入自以为靠着山高林密可以抵挡一切的川省,其杀戮之盛令人毛骨悚然,杀人盈野此类词语甚至只是未来对历史上这种可怕杀戮的美丽修饰。
仅是公元1236年那次蓉城破城,城内遗骸就达一百余万具,城外无法计算。
而800年后大举入侵而来的日本人,其倭寇之名在明朝之时就已响彻中华大地,只会比蒙元更为凶狠,这一点,读过书有点文化的大佬们心里很清楚。
王长寿经历了噩梦般的三个月,由川东至两千公里外的东南,只有一小半时间在船上,其余时间都得靠铁脚板行军,仅是草鞋,就走坏了十几双。
但这种辛苦还只是噩梦的前奏,最可怕的是进入战场之后,一周的时间,熟悉的面孔竟然消失十之八九。别说那些和自己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就是王长寿这种早已步入中年的老兵心理上都几近崩溃。
或许和他的名字有关,也或许是他从军六年的经验救了他,王长寿撑过了地狱般的一周。
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和日本人的战争,没法投降,只有你死我活。
对于战争有了深刻理解的川军老兵已经变得足够坚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敢跟一架风驰电掣狂奔的飞机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