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不过庙里的和尚却不止他们两个,这是一座大寺,现在又正是香火最旺的时候,这座佛刹吸引着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求香礼拜,青灯里的香油漫过了灯盏,佛像上的描金积成厚厚一层,庙里的和尚们生活无忧,一个个方面阔耳。
故事也的确发生在一个小和尚与一个老和尚之间。小和尚是大雄宝殿的看更,唯一的工作就是每日盯着佛像下的香盏,防止炉内断了香火。
工作十分枯燥,甚至可以说是乏味,青灯古佛的形容再贴切不过。小和尚在多少个夜晚,就是像这样强打起精神,守在香案前面,数着佛祖头上的肉髻,艰难地熬过漫漫长夜。
而老和尚是另一类人。他是寺里最德高望重的禅师,精通大小乘的佛理,据说年轻时还得过辩经大会的冠军,但老禅师平时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准备睡觉,他对世间唯一的欲求,似乎就是休息,无休止地休息。
小和尚觉得老和尚就是佛。因为他认为只有佛才能像他这样无欲无求吧,他喜欢爬院里那棵菩提树,喜欢逛山下热闹的庙会,喜欢和师兄们偷偷去捉蝴蝶,他贪恋人世的繁华,所以他永远做不了佛,他想,佛,一定是孤独的。
一天夜晚,小和尚像往常一样,往香炉里插上了三炷香,在这炷香燃完之前,他就可以有一阵子的清闲了。
隔壁的耳室是平日里用来接待贵客的,现在早已是二更天,耳室里却传出说话的声音,小和尚好奇心重,靠近墙边,透过竹帘窥看,里面的正是白日里来捐钱的赵贵人,现在却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一旁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和尚,老和尚把他长长的指甲在脸上一划,那张脸就裂开了,里面的却是赵贵人的面孔,再回头看赵贵人时,赵贵人似乎苍老了三十岁,已变得满脸皱纹了。
小和尚登时明白,老和尚的欲望,是青春。而他也有办法得到它。趁着夜色,小和尚溜出了寺庙,有生之年再没有回来过。据说,自那天晚上小和尚看管的香烛熄灭之后,寺庙的香缘便一蹶不振,老和尚后来也死在战乱之中。
听完这个故事,我有种想掐死言雨的冲动,这个故事也许适合编成一部长篇,我还可以随便加入些寺庙老和尚勾结山匪血洗大雄宝殿之类的情节进去,不过这个故事实则对我们现在的处境没有半点帮助,亏我期待了半天,希望能从里面找到点灵感。
赵天宇说道:“这个故事的原型很可能是南北朝的宝志和尚,也就是济公,他的故事在南宋时流传很广。”
说着他点开了手机的记事本,说:“我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之后,也尝试着收集过有关资料,有趣的,奇怪的,总之没有一个有用。”
我接过手机,发现他引用的是古籍原文:
“志公划脸,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威,僧繇无法描画。”内容很好理解,就是说宝志和尚用手把脸划开,里面有十二个脸,画像的无法下手。历史上这件事件应该有被夸大的嫌疑,多半是为了政治影响力编出来的,就跟欧洲君主拼命巴结教皇一个道理。
其实这种故事出现在佛教故事里也好理解,佛教认为佛有三身,法身,应身和报身,所以有三张脸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个宝志和尚似乎是个升级版的大boss,居然有十二张脸,也是一大奇事。
搞了半天,什么消息都没得到,我草草地道了个晚安,倒头就睡,言雨凑了过来,咬着我的耳朵说道:
“你把刚刚的故事反过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