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水冷文学网>修真>汴梁太太 > 第51章 解心结
    金丝镂空的匣子,玉雕的棋子,地图是在锦缎上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刻着诗文的签子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则是用檀香木制成的。

    赵祯端坐桌案前,把玩着这副超豪华版的案戏,眼中不见一丝迷醉。

    他一支签一支签地翻看,不时露出些细微的表情,却是耐人寻味。

    看到李清照的《一剪梅》,咏尽相思,仿佛眼睛被烫到一般,迅速把签子放到一边。

    看到辛弃疾的《丑奴儿》,只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句,就满不服气地哼了一声,签子又丢到一边。

    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拿在手里看得最为仔细,良久,还叹一句“高处不胜寒!”

    很显然,三十多首诗词,能得赵祯共鸣的并不多。

    或许是因为作者都无名无姓的缘故?只看佚名二字,有时难免会生出受人嘲弄的感觉,甚至因此而觉得疏离。

    就比如李清照,辛弃疾,苏轼三人,陈庭柳只向孙山做个简要的介绍,却不肯细说。问她诗词创作的背景,也是缄口不言。孙山相信,如果能解锁更多信息,他对这三首词的认识解读一定可以上一个档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种难以尽兴的遗憾。

    不过赵祯或许还有更深层的理由。

    这一点甚至不需要做什么推测,只听他接下来说出的话就能知道了。

    “孙卿,这些诗词的确是难得的佳作,让人无比动容。”

    一句言不由衷,甚至可以说颇为讽刺的称赞之后,赵祯不出所料地问起了作者。

    “只是不知这些作者为何要隐居避世?可是对朝廷,对太后,对朕,有所不满呢?”

    孙山本已经做好了再重复一遍标准答案的准备。

    ……曾经立誓……要有信义……

    可是没想到赵祯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年轻的天子眼中忽然多了几分锐气,让孙山有些措手不及。

    于是他没有直接回答赵祯的提问,而是把之前准备好的关于师父的腹稿直接提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