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顼同时接到了郑獬与林昭的奏报,震怒不已。
四十多人被杀,哪怕是些十恶不赦的私盐贩子,如此处决也是对朝廷权威的极大藐视。
以前国朝海晏河清,自己登基不过两年就出了这种事,尤其是在变法刚开始的关键时期,赵顼的脸上如何挂得住?
查,必须得一查到底!
还有杭州,乃至整个两浙路的盐务问题,之前打算让林昭明察暗访,徐徐图之的。
现在看来,问题大了。如此慢火熬煮肯定是不行,这次的事情是个极好的口实,正好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彻查到底。不管是谁,敢于如此嚣张,绝不手软。
至于主持调查的人选,他早已心中有数,苏轼就很合适。
很快苏轼便被请入宫中谈话,得到官家有意让他出任杭州通判。要是放在前几日,苏轼定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弹劾王安石被贬官。
但今日官家语重心长道:“杭州私盐贩被杀一事想必你已听说,四十一条人命,还牵涉到的盐务,大有问题,派其他人去朕未必放心,子瞻此去任重道远啊!”
去杭州查盐务大案,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是对自己信任与重用啊!当然可能也不乏让自己出京的意思,不过心中的反感与怨气已经少了许多。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尽心竭力,彻查此案!”不管怎么着,苏轼是心甘情愿接受了。皇帝的面子是一方面,那四十一条人命也关系重大。他是个善良正直之人,怎容得如此草菅人命?自然义不容辞。
赵顼继续嘱咐道:“杭州盐务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你这次去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查清楚,朕要两浙路的盐税全部交归朝廷。”
“是!”
苏轼更加感觉到责任重大,负面情绪进一步减少。再者,即便他是进士,制科考试中的翘楚,以现在的资历。去做个杭州通判也不亏。
赵顼道:“让你一人去肯定不行,在此之前,林昭已经出任杭州/市舶司提举官,已经着实明察暗访,到杭州之后,你二人需要多合作。”
林昭?是去岁年末的那个汴剧云人物吗?听闻此人有勇有谋,才思敏捷,却又胆大妄为,苏轼也十分好奇。可惜等他来汴京的时候,林昭已经离开了。无缘得见。这次去杭州要与他合作?听说他与王安石亲近,会不会?吕惠卿、李定等王门弟子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苏轼难免有些担忧。
皇帝赵顼焉能看不出来,说道:“东阳是个懂事之人,素来以大局为重,你放心!”
“臣省的!”转念一想,皇帝敢于派此人去杭州打开局面,足可见其非凡之处。如此也好,正好趁此机会前往杭州。见见这位传奇的林东阳。
赵顼随后又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熙宁二年四月,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比原本的历史提前的两年。同时,赋闲在家的沈括为两浙路访查使,即刻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