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算恭顺……”
三月十七、当李倧反正李珲成功的同时,消息便通过锦衣卫之手,源源不断的送往了京城。
朱由校手中拿着关于朝鲜的最新情报,脸色平淡,说不上差、也说不上好。
叛乱的新政权拥立李倧为王,而李倧首先将李珲废黜为光海君,随后展开了对李珲及其亲信的肃清行动。
李珲一家被流放到朝鲜的江华岛,而他的宠臣韩缵男、白大珩、郑梦弼被斩,他们与之前被处死的兵曹参判朴鼎吉、尚宫金介屎、承旨朴弘道一起枭首示众。
除去他们,朝鲜全境文武大臣五千余人里,有上千人被波及,而之所以被波及那么多人,也是因为有了杨镐的撑腰。
或者说、是大明的撑腰……
如果这么大规模的屠戮臣子,不被大明所认同,而李倧的新王的合法身份也不被大明承认的话,朝鲜会瞬间爆发内乱。
也因此、刚刚继位的李倧,当即带领了所有西人党官员,组织三千兵马对从水原踏青回归的杨镐欢迎,随后在杨镐的同意下,遣使团三十人,前往大明。
眼下朱由校手中的最新情报,是三月十二的,也就是算起来,朝鲜使团应该快要抵达山东的登莱两地了。
放下情报,站在一堆炮制木头前的朱由校拿起刨子,继续对木头炮制的同时,也开口道:
“百官们怎么说的……”
他这话问出,旁边站着伺候的魏忠贤便老实回答道:
“百官们认为李珲是经过我大明册封的合法朝鲜王,而李倧不经我大明许可就擅自取代李珲,是在挑战我大明的权威之举。”
“朝臣们认为,就算李珲有罪,正确程序也是先由朝鲜的太妃上奏山东巡抚袁可立,由袁可立上奏内阁,随后再由万岁您定夺是否废立。”
“所以事情被朝臣们知道后,山东巡抚袁可立提出了“声罪致讨”的主张,并认为即使因“辽东多事”而不能出兵,大明也应遣使宣谕朝鲜臣民讨贼,或者在李倧待罪之后“徐颁赦罪之诏”,如同明太祖对待李成桂那样承认主政但不予册封。”
“另外、都察院的官员也要求问罪朝鲜。”
“内阁则认为对李倧不可兴师讨伐,又不可轻率册封,要等他“输服请罪、往返再三”或者“进兵助剿、功绩昭著”后才准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