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大人都喜欢逗孩子,尤其喜欢玩笑什么的。不过对孩子而言,玩笑和现实没有区别,反正无法辨别,结果可想而知。
天真是孩子的本性,童趣是孩子的特点,当天真遇到童趣,当本性邂逅特点,答案自然显露无疑。
童言无忌,它是稚子幼童的专属词语,它是叔伯长辈的最佳武器。于他们而言,开怀大笑真心痛快,加上童言童趣的助攻,确是“如虎添翼”的乐呵。
当然了,大人不止叔伯阿姨,也包括孩子的父母,有时候,他们还会配合演出。举例说明的话,就是表情同步、语气同步、甚至答案都同步。
大抵在父母眼里,孩子较真与众不同。
如果说较真源于生气,那么不同就是疼爱,是父母对孩子的另一种疼爱。说句实话,我觉得这种疼爱更特殊。往往一生一世,铭记于心,不曾也不会,忘记丝毫。
我,就是这样!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正是我妈最忙的时候,我爸当时在外地工作,家里家外都是我妈操心。那时候,我妈每天下午先接我,然后带着我再返回单位。
我不想去都不行,家里又没人照顾我,我只能跟着去单位。
因为天天见面的缘故,我和她同事都很熟,他们也喜欢逗我,和我说些玩笑话。总说我不是亲生孩子,是从某地捡回来的,我亲妈急的四处打听……
孩子就是孩子,不会辨别是非,无法区分真假,对明显的谎话笃信不疑。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取决于表情,真是栩栩如生的不信都难。
所以说,我小时候特别怕大人开玩笑,因为他们佯装的神情近乎完美。所以对自己是捡回来的玩笑深信不已。
有一次,一位阿姨又说我不是我妈亲生的,我亲妈是她,她今天就是来接我的。她说的特别郑重,而且表情完到位。
从她说完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哭,越哭越伤心,边哭边不忘对我妈说:“我亲妈来找我了,我走了,你把棒棒糖再给我拿一个。”
看到我收拾小书包准备走,那个阿姨笑的都不行了,我妈则忍着笑说:“你都和你亲妈走啊还要啥棒棒糖?棒棒糖就剩一个了,我要给我亲女儿留着,不给你。”
我妈说不给棒棒糖我就急了,我说你咋这么抠门呢,你不是买了三个棒棒糖吗?我昨天吃了一个,另外两个你放饼干桶了,我都看见了。你是不是吃了一个,吃完忘了?”
这话刚说完,我妈彻底憋不住了,她把我抱起来亲个不停,边亲边说我是小傻瓜,咋这么不经逗呢?
后来我长大了,时常和我妈聊天,每次聊天肯定会说起这件事,说到最后我就搂着我妈笑个不停。搂着我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我妈去世后,我还是会想起这件往事,也依然会笑。可是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的很伤心,很伤心……